21世紀經濟報道 新增長極:長江經濟帶
長江經濟帶開發的戰略構想提出,到上升為國家戰略,其歷程走了近30年。作為新一屆政府承前啟后、發展經濟的重要決策,長江經濟帶建設指向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空間,形成轉型升級新增長極,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。
而由于長江經濟帶涉及五分之一國土、約6億人口和11省市,雖然有良好資源、產業基礎,但也面臨行政壁壘、產業同質化等諸多問題,其作為統一的區域經濟體的巨大發展潛力遠未得到釋放。
區域版將長期持續關注長江經濟帶建設。本次的專題的內容,由重慶、成都、武漢、上海的記者采寫,從上、中、下游不同視角,剖析探長江經濟帶建設地方面臨的機遇與挑戰。(編輯吳紅纓)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重慶部署長江經濟帶建設工作以后,地方和長江航道部門動作頻頻。
打造黃金水道,航道先行。長江航道局副局長劉懷漢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,長江航道局將加快建設高等級航道、智能航道和生態航道,加強航道疏浚治理,提高通航標準。
長江航道系統人士還透露,重慶會議以后,國家相關部門和長江沿線省市在“十三五”規劃中,會更加注重水運的優勢,也會強調各方如何協調建設綜合立體交通體系。
另外,長江沿岸城市也紛紛“表態”,武漢市政府近日提出,將在未來6年內投入951億元,打造“長江中游航運中心”。
武漢千億打造航運中心
5月4日,武漢市原則通過《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核心區建設規劃(2030年)及近期實施計劃(2014年-2020年)》(下文簡稱《計劃》),計劃在未來6年內投入951億元,實施50個拓展航運樞紐能力項目,到2020年初步建成“長江中游航運中心”。
按照長江經濟帶指導意見初稿,重慶、武漢和上海將成為長江沿線的三大航運中心。長江航道系統人士介紹,武漢作為長江流域三大航運中心由來已久,上游中心是重慶,下游是上海,中游是武漢。
早在2005年,湖北省就提出了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戰略構想。2008年,湖北整合武漢、鄂州、黃岡和咸寧4市的港口資源,跨行政區劃打造武漢新港。2010 年國務院對《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》作出批復,首次正式明確武漢“長江中游航運中心”的地位。
2013年7月,習近平在湖北考察期間,參觀了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。他明確表示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,發揮內河航運作用,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。
長江航道局副局長劉懷漢表示,從去年7月到現在,可進一步看出長江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在深化、延伸。對于長江航道局來說,加快長江中游航道的整治建設,助力武漢建設中游航運中心也顯得更為重要。
按照《計劃》,到2020年,武漢港口吞吐能力達到3.5億噸,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550萬標準集裝箱。到2025年,港口吞吐能力達到5億噸,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000萬標準集裝箱。
武漢大學區域經濟學者吳傳清表示,武漢完成上述目標,除了硬件設施方面的建設投入,更值得注意的是,航運物流如何跟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問題?!俺鞘袑嶓w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,產品才有物流運輸的需要,否則開通的航線將面臨停運或虧損風險。當然提前布局交通設施,也是必須的,這需要綜合考量?!彼f。
長江沿岸的一位縣級市市長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,目前沿線很多市縣都有建港區和航運中心的沖動,但如果每個縣都做港區的話,必將是災難,需要有部門統一協調和規劃。
謀劃干線航道建設規劃
目前長江貨運量居世界內河首位,每年仍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。但長江仍面臨交通能力不足、網絡結構不完善、綜合交通樞紐落后等問題,限制了航運的發展。
劉懷漢分析,疏浚和治理長江航道一直是長江航道局工作的重中之重。此次重慶會議上,李克強總理強調“以重要港口為樞紐,統籌水運、鐵路、公路、航空、油氣管網、集疏運建設,打造綜合立體交通走廊”,更加體現了以主帶支,加大了長江航道在長江全流域上經濟的關聯性。
“以前的主體是長江干線,現在強調長江沿線的整個立體綜合交通體系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。這樣從線到面的延伸,著力點更加全面立體和多維?!眲褲h說。
一位熟悉長江航道的人士分析,此次對綜合立體交通的強調,也體現出以往在統籌考慮上存在不完善的地方。他提到,大部制改革后對鐵路、公路、水運、航空等雖然有統一的規劃,但實際上還是處于一種分割獨立狀態。在綜合發揮最大效益方面,沒有形成整體,做得不夠?,F在要實現綜合交通運輸,就要在各種運輸方式的布局上達到最佳組合,達到資源配置最優、效率最高、成本最省的效果。
“此次規劃之后,各行業和沿江省市將會更加注重水運的比較優勢、交通運輸協調發展和綠色生態環保。”劉懷漢表示,長江航道局正在加強整治步伐,提高整治成效,下一步將主要以高等級航道、智能航道、生態航道建設為重點,以改善航道條件和提高通航標準為目標,為長江水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,以此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。
對武漢建設中游航運中心而言,改善通航條件依舊是目前的基礎工作。地方政府希望6米的航道水深能一年四季通達武漢,4.5米的航道水深能一年四季通達宜昌。但由于中游的大規模整治才剛剛起步,目前只有汛期、中洪水期能滿足這個要求。
長江航道局人士稱,長江航道局正在根據地方經濟需求、產業布局等謀劃“十三五”長江干線航道建設規劃,重點是進一步提升通航尺寸標準。
據透露,目前長江航道局已啟動6.0米水深航道常年通達武漢、4.5米水深航道常年通達宜昌的前期研究、模型試驗工作,有望按照“先通后暢”的建設思路逐步實現。而長江上游河段提升航道等級及延伸航道里程等工作也已提上議程。下游南京以下河段隨著12.5年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建設完成,實現“深水化”為時不遠,5萬噸海輪可以實現全年晝夜通航。(編輯吳紅纓)